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956年。1990年起由自治区卫生厅委托承担全区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查新咨询工作。1991年国家卫生部指定为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省级中心馆。2009年成为中国高校文献保障体系(CALIS)成员馆,2010年加入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CASHL)成员馆、同年成为国家科技文献中心(NSTL)授权用户,2011年成为CALIS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网成员馆。2021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第四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正式运行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批准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培育建设单位。
经过六十多年建设发展,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分管校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图书馆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图书馆各项工作。
一、馆舍基础建设
图书馆现有金山校区图书馆和新华校区图书馆两个馆,总建筑面积30381.64平方米。其中,金山校区图书馆建筑面积25610平方米,为全校主馆,全面系统收藏各类型文献资源。新华校区图书馆面积4771.64平方米。
二、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现有纸质书刊128.83万册,电子图书36.97万册,电子期刊25.77万册,数据库67个。其中,包含中国知网、超星电子图书、Web of Science、SciFinder、Medline、Springer-Link等中外文数据库及蒙医药图书全文数据库、蒙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蒙医药博硕论文数据库、民族医药期刊书目数据库、蒙古文工具书全文数据库等自建数据库。特色收藏有甘珠尔经(108卷)、丹珠尔经(124卷)、《乾隆大藏经》、《万有文库》及古籍文献等珍贵文献3万余册。其中,中医古籍文献4945册。
图书馆坚持“保证重点、突出特色、优化结构、注重实效”的文献资源建设原则,经过六十多年的积淀,形成了以医药卫生、生物科学文献为主,兼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献,纸质文献与电子资源相结合,并能满足学校教学、科研、临床及大学生素质教育需要的具有特色的馆藏文献信息保障服务体系。
三、人员结构
截止2022年底,图书馆人员素质和科研能力不断提高。现有在编职工6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2人,占在编人员总数的96.9 %。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人,占在编人员总数的46.9 %;中级职称人员25人,占在编人员总数的39.1 %;硕士学历23人,占在编人员总数的35.9 %,本科学历35人,占在编人员总数的54.7 %。
四、夯实基础服务
图书馆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近年来,文献资源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新突破,形成了基于网络环境的全开放管理服务模式。实行借、藏、阅一体化服务模式,提供阅览、外借、馆际互借、文献传递、参考咨询、情报分析、科技查新、用户培训、信息素养教育、学科服务、知识产权服务、阅读推广服务等多种类型多层次信息服务。
图书馆拥有各类阅览室13个,阅览面积约5600平方米,座位数约2000个,阅览室每周开放91小时(周末和节假日也对外开放)。自习室三个,座位数约1200个,提供自助排座系统预约自习室座位,开放OPAC查询系统、网上荐购系统、阅报展示系统,提供远程访问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和服务。建有红色文献阅览室。每年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读书月或宣传周等系列阅读推广文化活动。
建立信息素养三级教育体系。开展新生入馆教育;承担着学校专科、本科、研究生的《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年1700多学时,授课学生2300余人;开展常规读者信息素养教育,每年安排各类数据库及信息服务讲座10余次,专题读者培训2000余人次。
五、加强特色服务
(一)开展学科服务建设,全面推进嵌入式学科服务
图书馆实现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全面开展学科服务建设,推进嵌入式学科服务。构建覆盖学校附属医院及各二级学院的、以学校教师顾问和图书馆学科馆员定点联络长效服务机制的全校学科服务体系,建设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及移动平台,开展学科服务,助力教学科研临床。
(二)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
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已建成IBM-PMC“云数据”机房,服务器存储容量350TB,实现RFID图书自助借还,建设读者阅报展示系统,48路监控系统提供全馆无线覆盖和全方位监控。对核心机房、“内医人文库”、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传统医学信息阅览室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建成传统医学文献信息中心、医学文献信息教学中心、学科服务中心,以及内医人文库、IC数字信息共享空间及研修间等,努力改善读者阅览环境。
(三)加强传统医学文献的传承和保护
近年来,建立中医古籍文献实践教学基地。购置数字化处理及古籍保护设备,不断加大古籍文献保护力度。承担《中医古籍线装书保护》项目;对民国时期文献《万有文库》534种、1989册,《新中学文库》372种、400册进行分类、整理、展示;建设传统医药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及12个蒙医药专题文献数据库,努力推进蒙医药文献检索的自动化、资源建设的数字化、信息服务的网络化建设,实现蒙文文献的双语检索和利用。
图书馆已形成以金山校区为主馆、新华校区为分馆、各具专业特色的文献信息保障与网络化服务体系。今后,要坚持理念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拓展新业务,加强深层次信息服务,推动图书馆实现科学快速发展,为学校的教学、临床、科研提供优质服务,为建设高水平医科大学图书馆而不懈奋斗。
(更新于2023年9月)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敕勒川乳业开发区 邮编:010110
版权所有:@2023 内蒙古医科大学图书馆
联系我们:0471-6653122
智慧医大
i医大
VR全景